看過《十月國度》和《圖案人》之後,會覺得這本短篇集似乎都在他擅長和喜歡的範疇裡打轉。布萊柏利的靈感來源都很類似,馬戲團、作家(愛倫坡、王爾德等)、鄉間公路、七年之癢、火星、金星⋯⋯
(2021補充:每一篇都很適合拍成像《黑鏡》或是《愛死機器人》那樣的單元影集,有點詭譎陰暗又餘韻無窮)
布萊柏利的幾本小說看到現在還是最喜歡《火星記事》,雖然同樣是短篇集結,但是故事與故事串成一條在相同地域上的長長時間軸,這種由許多碎片拼湊成一個宏觀世界的故事我最喜歡了。
1.《潛水艇醫生》
一個名字很長的心理醫生在他的診間天花板設置了黃銅望遠鏡,透過望遠鏡可以看到許多超乎想像的景象。那些大概是他的病人們潛意識的集合體。 然後醫生後來靠著那個奇特的望遠鏡致富。
描述心理醫生這個職業就是盡量接收病人的想法,眾人腦中的千奇百怪、荒誕醜惡都被心理醫生窺見。
我沒有很喜歡布萊柏利,在於他的短篇在敘述上也許因為偏奇想的設定,也許他想用比較詩意的手法,字句總是曖昧得讓人有點搞不懂。往好的方面想是可以給予讀者更多想像及思考的空間,但是對我來說卻覺得故弄玄虛。
2.《札哈洛夫/芮克特勝利之路》
一條神祕的地下長廊裡,在每個房間分別有毀於地震的不同城市模型,這些造成死傷慘重的歷史災害卻是被一群建築狂人算計好的,故意在地震斷層帶建造城市,只為了可以不斷建造新城市。
對於歷史上有名的諸多地震災難,這裡提出一種陰謀論,我們素來知道政治家會跟軍火商勾結製造戰爭以圖利,然而看似是天災的事故更可能是由非政治家也非軍火商的神祕組織促成。
這想法大概是出於對於明知道是斷層帶卻還持續在同一個地方發展城市的疑惑吧?
3.《記得薩夏嗎》
開頭寫得像是靈異故事,但很快地揭露了是一對新手爸媽在跟肚裡的胎兒對話。
後記裡寫到「你發現妻子懷了你的孩子,於是將他取名為『薩夏』,並不斷和這逐漸長大的胎兒對話,直到它發展成一個你喜歡卻不受別人歡迎的故事。就是這樣。」算是作者對於自己的甜蜜自嘲吧。
4.《大麻煩》
半夜聽到電影裡的橋段在真實空間裡上演,或許是演員的鬼魂也或許是他們留在那個場景的記憶因為不堪寂寞而每夜上演。儘管不確定那究竟是人是鬼,老戲迷依舊大聲表達了自己的愛慕。
布萊柏利大概太喜歡勞萊與哈台了, 才寫下這麼一篇藉故事人物之口大肆表達愛意的故事。他在後記裡提到是因為看到年老的兩位演員為老戲迷表演經典橋段募款的情景,才寫下這個故事。
5.《電刑》
妻子每晚坐在馬戲團的電椅上表演電刑,小伙子觀眾被吸引後,善妒的丈夫藉著表演懲罰了妻子。
有點疑惑的是照小說的描述,女人最後好像變成了類似電光人那樣的存在?
6.《跳房子》
很青春,一對小情侶帶著騷動的心情去野外踏青,享受短暫歡愉的當下。跳房子的格子大概暗喻年齡,結尾時女生終於從十六跳到十七的格子。或許對於青少年來說年紀的分野代表了巨大的轉變階段,在跨越年齡前總有許多不確定,有既定的想像。
*
空氣裡滿是發燙的高速公路柏油路面、塵埃、天空和有著葡萄色溪水的溪流氣味。太陽是顆新鮮的檸檬。森林就躺在前方,每棵樹底下翻攪著有如千萬隻鳥兒般的暗影,一隻鳥兒一葉影,撲撲顫動著。⋯⋯空氣漸漸暖和起來,就像杯慢慢變得溫熱的冰茶,冰霜在陽光下漸漸融解。
*
這雨來得突兀。它的氣味很像蘇打水加上萊姆和橘子,再加上全世界最清澄潔淨的由雪融解成的溪水,從乾熱的高空直瀉而下。
7.《芬尼根》
芬尼根是指大蜘蛛怪,森林裡發生古怪命案,小孩子的屍體被吸乾血液棄置於空地。偵探羅伯爵士推敲出是住在地底下的句大蜘蛛所為,為了消滅蜘蛛怪,也出於對於蜘蛛和牠神祕巢穴的好奇,他自願當誘餌利用體內的毒酒與蜘蛛怪同歸於盡。
8.《草坪上的女人》
有點伊底帕斯情結。固定在凌晨的屋前草坪上看到年輕時的母親身影,不知是母親穿越時空來到現在還是敘述者回到過去,亦或那只是母親殘留在時空裡的記憶。然而這個幻影又會與他對話。
*
她做了個很有意思的動作。今晚她將頭髮在腦後挽成小髻。這會兒她優雅地舉起白皙的手臂,用手指輕輕一點,以雪花似的輕柔將髮髻鬆開。
頭髮像深色旗幟般飄落,在她肩頭輕輕款擺,暗影讓她看來彷彿抖動著肩膀。
*
「那我是鬼魂了?」
「沒錯,欲求太多的鬼魂,慾望無比震撼,差點把妳震碎,又多得足以致命、卻殺不了妳。」
9.《溫柔的謀殺》
黑色幽默,又有點溫馨。一對老夫妻活得太久厭煩了彼此,千方百計想製造意外殺了對方,卻反而不斷誤殺周遭的親友,友人及女僕接連在他們家失蹤。最後由於兩人太會算計,雙雙喝下準備給對方的毒酒,同時死去。而不知情的友人還以為他們是相約殉情。
10.《一瞬之幻》
主角在觀賞馬戲團魔術表演時發現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男人。看見他被女魔術師耍得團團轉的樣子就像是看到自己出糗一樣感到羞愧,後來發現那個人是與魔術師串通好的,更為了他這種為錢出賣尊嚴的行為感到羞恥。
11.《多利安變形記》
引自王爾德的小說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主角多利安用靈魂交換永生,藏在閣樓裡的肖像畫不斷變老,他人卻一直永保青春。 故事裡有一群渴望青春永駐的人組成俱樂部,讓一團巨大如肉團的不明物質持續吸收這些人的污穢腐敗之類的,來換取不老美貌。但是被挑選的主角不願加入他們,結果用一小片指甲誤殺了被稱為多利安的肉團。
12.《沒事,不然狗是怎麼死的》
一個家族中的狗過世了,家族成員們如喪考妣。一家之主爸爸認為是由於現代人們所面臨的死亡越來越少,所以才會將小動物的死亡看得如此慎重。,所以這是值得感謝的事。
*
「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死。」羅傑繼續往下說。「很難相信。我們都被慣壞了。可是蘇珊說得對。狗的死就是為了點醒我們,而我們一定得相信。同時也要覺得慶幸。慶幸什麼?慶幸我們正處於一段生存將會變得愈來愈美好的驚人歷史的開端。各位或許會說,下一次大戰發生時我們一個也別想活。也許吧。我只能說,我認為你們一定都會成為非常長壽的人。再過九十年,大部份人都將擺脫心臟病、癌症,跳脫生命週期的限制。這世界將會少去許多哀傷,感謝老天。這是否很容易辦到?不容易。我們是否應該去做?應該。並非所有國家都能馬上達到。可是,大部份終究都可以。我昨天說過,五十年前,如果你想探訪你的姨媽、叔叔、祖父母、兄姊,你必須到墓園去找他們。人們的話題離不開死亡。你不得不談論。」
13.《女巫之門》
冰天雪地的冬夜,獨自立於荒野中的老房子裡,一對夫妻於令人驚惶的呼囂風雪中發現了年代久遠的密室。密室的奇異氛圍和細微聲響令他們疑心有除了他們之外的另一個人存在這棟房屋內。從城市逃難來投靠他們的友人躲進了密室,然而密室就像連接了異次元的女巫之門一樣,當他們再度打開門時房間裡已不見人影。他們疑心友人是否真的透過這個女巫之門回到獵殺女巫盛行的過去。
(看完我的感想是,靈異孤兒院是不是有受到這篇啟發?)
14.《機器中的靈魂》
時代設定為還使用馬車代步的年代,發明了腳踏車的科學家被視為瘋子。
時代的先驅者總是孤獨的。說明了人們對於無法理解的事物總是斥為荒誕。現在看來自然不過的腳踏車在以前大概是
15.《九年之約》
這篇滿可愛的。有科學根據又帶點調皮奇想。女人對丈夫說依據人體內細胞每隔九年就會全部重新汰換過的理論,自己已汰換成另一個全新的人,不再是過去與丈夫結婚的自己所以要離開去尋找新生活。丈夫便以同樣的論調表示自己也汰換過了,兩個全新彼此陌生的人可以談一場新的戀愛,於是夫妻又繼續一起生活。
所謂七年之癢,一成不變的生活總是令人沮喪,很多事情只需換個心態便能獲得未發現過的樂趣。
16.《蟲》
題目翻譯成蟲有點怪,只是因為主角的外號叫Bug。或許用這個中文名是要隱喻蛻變之意?
當年擅舞的巴格長大成人後卻再也不跳舞了,在當年的畢業舞會突然出乎所有人意料地秀出舞技。然而在贏過各大舞會獎杯後就再也不跳舞了,久未跳舞也失去了自信,禁不起主角相激,他再度秀出舞技,也找回青春的感覺。
17.《再來一首圓滑曲》
描述一個作曲家從鳥叫聲中聽到樂譜,這群鳥兒的啁啾讓他不斷寫下一首又一首廣受熱烈好評的交響曲。越來越多人發現他作曲的秘密,想要偷竊甚至毀壞他與鳥兒之間的聯繫,連棲息的大樹都被砍了,鳥兒們也消失無蹤,他失去了作曲的能耐,只能著魔般地尋找鳥兒蹤跡。終於在一年春又來之際迎回了從南方遷徙回來的鳥兒們,再度獲得奇蹟般的曲目。
有個說法是世上所有的點子都是已經存在的,我們需要的只是找到方法將它們正確下載。鳥兒們就像是靈感,只要夠虔誠等待祈求,牠們終會再度降臨。
18.《交會》
這篇很美,關於書籍所締造出的人與人之間的邂逅,以及圖書館裡特有的一種人們來去確有彷彿什麼都沒變的獨特時間感。
年輕人回到兒時常去的圖書館,拜訪已年邁的女圖書館員,挑起了兩人因為書籍而共有的回憶。圖書館員記得年輕人小時候看過哪些書,而年輕人小時候也將圖書館員視為心靈的夥伴。
19.《土壤免費》
這本書裡最像恐怖小說的故事。墓園旁免費供人領取的泥土,到了晚上那些吸取了死人精華的泥土就活了起來。
20.《臨終祝禱》
布萊柏利到底是有多喜歡這些作家,三不五時就將他們寫進短篇。大概心裡很盼望能夠親眼與他們交談。
21.《廢公路》
男人帶著家庭出外旅行,中途開到兒時常去的雜貨店。因為外出的喜悅讓男人突發奇想提出搬離都市回鄉下的計畫,卻讓妻兒不滿。最後男人依舊開著車載著家人回到都市繼續過一成不變又壓抑的忙碌生活。
這篇故事即使放在現在依舊很寫實,城市的人們因為不習慣城市步調,渴望能遠離都市搬到鄉下,然而各種家庭和工作的牽絆讓人始終無法下定決心乾脆地割捨,於是想想終究是想想。一面做著遠離城市的夢一面繼續在大城市中勞勞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