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又難,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活著的時候將日日過成好日。
樹木希林大銀幕遺作。
前陣子在某個寒流來襲的冬夜打開了這部影片,在某些靜謐的鏡頭,我確實感受到了一種平靜安甯心無旁騖的安慰。
2020年大部份的人因為新冠肺炎席捲全球造成習以為常的生活突然大變動,評論起2020年都説「過得很差的一年」、「2020年爛死了」、「感覺時間停滯了」。
對我來説,新冠肺炎造成的變化倒是沒有如何影響到我,因為我的時間從2019年就開始停滯了。
2019年,我好不容易從持續數月的情緒黑洞中掙脫,工作迎來轉機,感覺未來一片光明,一切似乎都暗示著未來順利可期。然後在母親節前夕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傍晚,接到了手足意外過世的噩耗。
之後就是一團漫長不見天日的雲裡霧裡,無數次的偵查庭來回、案情的膠著、家人每天以淚洗面、悲傷絕望徘徊在家中每個角落。吃不下睡不著,連呼吸都想哭,每天每天都要鼓起勇氣面對突然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外界卻照常運轉,陽光依舊普照,世界彷彿遺忘了我們,時間就此停滯。
每天醒來只有一個念頭:別讓我醒來。
這段期間又重新找了許多生死相關議題的電影來看,逃避現實的同時也想從中找到一些指引。重新看了是枝裕和的《幻之光》、《橫山家之味》,重看了《海邊的曼徹斯特》⋯⋯以前懵懵懂懂的地方都懂了。可是悲傷依舊如影隨形,因為電影並沒有教導我該如何帶著悲傷回到日常啊。
直到看了這部電影,我才覺得稍微摸到了一點繼續活下去的竅門。
導演是我很喜歡的大森立嗣,不管是刻畫邊緣人的絕望掙扎(《健太與加世與純的國度》、《再見溪谷》)或是在看似隨意的日常和簡潔鏡頭中展現幽默節奏(《真幌站前便利屋》、《瀨戶與內海》),風格轉換信手拈來。不過以往觀看大森立嗣作品累積起的高度期待,在這部作品有點瓦解了。
改編自森下典子的茶藝之書《日日好日:茶道教我的幸福15味》,紀錄了作家森下典子自大學時期向武田老師學習茶道,持續不懈歷經二十寒暑的茶道與人生交錯的體悟。
橫跨了二十年的時間長度,森下典子經歷了許多挫敗和生離死別,求職失敗、未婚夫出軌、父親驟逝⋯⋯大部分人的人生本就少有始終一帆風順的(雖然我本人確實認識那麼幾個運氣爆棚從沒栽過跟頭的超級幸運星),總會有那麼一兩件憑一己之力無法扭轉的傷痛失去。在這二十年起起伏伏各種人算不如天算的變化中,唯有茶道是典子每週固定報到、堅持不放棄的恆常。
場景有九成都集中在武田老師的茶藝教室,隨著季節轉換,牆上的字畫掛軸和使用的茶具配合著時節更動,順應節氣調整心境生活。
在茶藝教室裡,每一場的流轉變化,除了因應季節而變的佈置,典子的言行外貌也從跳脫的大學生變成青澀的社會人再到歷經滄桑的中年婦女。而武田老卻始終自在安然,二十年如一日地穩如泰山,彷彿不變的軸心。
剪接的節奏感覺很零碎,轉場的銜接也大量使用現今已很少見的淡入淡出,或許是要配合影片一開始時的年代感,也有可能是想要呈現時光流淌緩慢轉變消逝的感覺,然而大量的淡入淡出卻讓我覺得拖泥帶水對敘事造成了干擾。
可以察覺出導演試圖傳達圍繞著茶道的貫徹如一專注當下的情懷,然而通篇看下來卻感覺隔靴搔癢,如同我們一般沒接觸過茶道的人去看茶道,是外行人看熱鬧。
因為故事場景八成都是發生在武田老師的茶室之中,黑木華飾演的森下典子所經歷的人生遭遇僅靠著旁白及寥寥幾個鏡頭,總覺得不太有辦法引起共鳴。
也有可能是黑木華的演出讓我不太能夠感受到日積月累的茶道修行在一個人身上顯現的變化。我至今覺得她演得最好的角色是重版出來的小熊,也是因為那個角色相當討喜(整齣劇集都散發著正能量,敘事節奏比原著漫畫要好看)很容易就能牽引起觀眾情緒。
可以理解編刻意模糊省略典子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件,以表現出不管是愛情觸礁或是工作遇到瓶頸,唯有茶道是始終不變的心靈寄託。然而在省略掉生活的挫折細節僅以旁白帶過,茶藝教室的平靜就顯得襯托不出來,關於茶道的鏡頭也少了關於「時間」和「空」的氛圍的深入著墨,讓我覺得在典子逐漸領悟茶道精髓的部分不太有說服力。
不過我還是能夠體會到導演想要傳達的概念,關於找到一個恆常不變的軸心的意義。
武田老師說:「我最近覺得每年都能做一樣的事,真是幸福啊。」
花會凋謝,人會老死,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無常。要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維持繼續面對下一個無常的勇氣,需要的是某種拉住自己不被拉走的力量。有些人選擇宗教信仰,有些人選擇遵循某類價值觀,還有其他藉由行動來拉住自己向前的方式,例如許多人會風雨無輟地去長跑、去游泳、去潛水。這些運動的意義除了鍛鍊身體,在於心靈上的依歸:在各種不可控的無常中,至少有一件事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典子對於茶道的理解分三階段循序漸進,從一開始摸不著頭腦,到後來不用思考順序身體便自然而然反應,再到後來體會身心合一的流暢自在。
行為來自動機,動機來自感受。
不管是有點玄學味道的吸引力法則,或是建立在科學邏輯上的原子習慣,都一再強調,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先從行為下手。持之以恆地做久了就會成為習慣,裝久了假的也會變成真的。
最初接觸茶道時,典子對於茶道的每個動作都是疑惑,武田老師告訴她別管為什麼,先把形做出來,先形後心。
「不要用大腦思考,相信自己的手吧。」
人類演變至今已經太習慣依賴大腦邏輯做事,尤其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思緒總是在腦中紛雜碰撞,先思考再行動的準則本來是人類保護自我的機制。
但是茶道不需要,茶道需要的只是放開五感去感受。
專注於茶道時,腦中會自然而然屏棄所有雜念,進入接近「空」的狀態。
茶道、花道、弓道、書法⋯⋯甚至是跑步、瑜珈、爬山、深潛都是一種冥想,專注於這些活動時,意識會自然而然安住於呼吸和身體的變化,過去和未來都被排除在當下之外,唯有當下。
屏除雜念,才能回到自己,把自己倒空了才有餘裕繼續接受新的瑣事念頭進入生活。
先形後心。放開腦袋的各種批判質疑思緒,只專注五感,感受當下的存在。
現在還不理解也沒關係,久了自然能夠從中找到自己要的答案。
這是部在現今太多資訊需要接收的時代,出現的很適時的電影,推薦找來看。
人生很難,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將自己拉住不甩脫的不變軸心。
更多的小說和影劇分享可以到Nobody's Note觀看唷~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