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Netflix上的熱門播映名單,於是點開來看。
看了之後覺得不愧是法國人拍的動物災難片,還要在核心議題及聲音畫面等地方講究藝術表現手法(?)導演很認真想讓這部動物驚悚片不只是驚悚片(雖然最後呈現的效果是有點失敗)。
但是我想觀眾想看動物災難片應該就只是想圖個爽,並不會在乎背後有沒有什麼深刻議題或表現手法,尤其在劇本已經各種掉智不合理的邏輯下,那些或呼應或對比的鏡頭都顯得有些畫蛇添足。
被中文譯名和海報上那沖天而出的蝗蟲群誤導,原以為這是一部因為個人失誤導致蝗災從家庭蔓延至城市的人類浩劫型災難片,沒有,所謂的蝗災只集中在主角家,並且直到最後十五分鐘蝗蟲才開始暴走。
無辜的鄰居都死了,主角一家都沒事。
看到結局真的會有種「褲子都脫了你就給我看這個」的疑問。但是想到它是法國片,又覺得瞬間多了理解和寬容(?)
故事建立在女主在丈夫過世後獨自帶著兩個孩子在農場生活,在男主人過世後不養山羊改養蝗蟲。女主認為人類的糧食遲早會不夠,富含高蛋白質的蝗蟲才是新的糧食趨勢。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將蝗蟲賣給需要飼料的畜牧業或需要肥料的有機農業。但是蝗蟲的繁殖卻不如預期,不僅死亡量大也不再下蛋。
大女兒因為母親養蝗蟲而在學校遭受霸凌,小兒子身體不好,在女主常常忙於蝗蟲事業的情況下多數時候由姊姊照顧。
在蝗蟲數量銳減的情況下價格還被壓低,走投無路下女主發火想砸了蝗蟲的溫室,卻在受傷後意外發現蝗蟲吸了她的血後更具生命力。
蝗蟲的茁壯就像替女主在經濟與家庭壓力下指了一條明路,她開始訂購動物血作為血凍作為蝗蟲的飼料。然後在家裡飼養的山羊寵物被蝗蟲攻擊啃食後,她彷彿另闢蹊徑,開始走火入魔找各種活體動物來餵食蝗蟲,不僅偷鄰居的狗還比變本加厲偷偷四處找更大的活體生物。
眼看蝗蟲即將拯救家中的經濟,女主像是找到新的人生信仰一樣,以獻祭的心態找各種活體動物甚至自己的身體血肉。
這種寄託了全部希望的狂熱讓她像中邪了一樣,眼裡只看得見越來越多的蝗蟲,與子女關係越來越疏離。畢竟只要獻祭血肉,就能得到實質回報,這種付出就能得到回報並且還是經濟上的回報的事,怎麼能不讓人沉迷?
看著越建越大的溫室,慾望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伴隨慾望衍生的扭曲也越來越大。
在恐怖片中母親為了孩子而獻出血肉的設定屢見不鮮,結合母親的角色,將無形的母愛透過有形的血肉做互涉,強化了母愛在親子關係中的沉重意味和臨界於瘋狂的奉獻。
但是女兒看到媽媽光著身體讓蝗蟲吃,能做出的最大反應是跑開然後跟媽媽冷戰?
其實影片前半段還不錯,後半段欲振乏力,雷聲大雨點小。
導演用了很多手法來暗喻人物心境和即將到來的危機,例如越發聒噪震耳欲聾的蝗蟲鳴叫,隨著事態越發不可收拾,蟲鳴越響越大籠罩整座農場。孩子們處在藍天之下卻被無孔不入的刺耳蟲鳴包圍的反差場面,讓人不寒而慄。
但是法國不愧是法國,不走好萊塢那一套,直到最後十五分鐘才總算迎來第一個災難,然後隔壁鄰居為了找狗闖入棚子結果被蝗蟲咬死了,好心的釀酒師來幫忙也掛了。 蝗蟲衝入屋內逼得大女兒往湖邊跑,躲到水裡依舊躲不開蝗蟲攻擊(?)所以母親再度放血以身飼蝗蟲來引開攻擊救女兒。
然後大批蝗蟲真的就被她的血味吸引過去,並且她被一群蝗蟲攻擊之後,沒、事。
整部片真的是瞬間毀於最後那十五分鐘。
為什麼女主那麼瘦以身飼蝗蟲都沒有事,隔壁的胖老伯被蝗蟲一撲而上就慘死了?是年紀的問題還是女主有包裹好頭部的關係?但是女主曝露出全身只有一點貧血頭暈,老頭卻被蝗蟲咬得血肉模糊?
整個故事從前提就不對勁,畢竟蝗蟲只要量多就容易因碰觸而變異,改變習性變得群聚且兇殘。
要飼養蝗蟲就必須做好數量及安全控管,成本高又有致蝗災的潛在危險,到底誰會在經濟拮据時去養蝗蟲作為主要收入來源?這個大前提就很瞎。
加上女主角的設定太不討喜, 雖然觀眾知道她一個人要在喪夫之慟下強打精神想辦法養活兩個小孩很辛苦,但是從她與孩子們的幾次衝突可以看到她其實並沒有深入瞭解自己的小孩,而堅持蝗蟲事業的執著也讓人不解。並且在兩性關係上是個海王(?)和釀酒師(aka好心炮灰工具男)一同喝酒而情迷意亂,親熱到一半突然警醒把對方推開,後來需要幫忙時又讓對方出力 然後事情做完跟對方說以後不要不請自來要來之前先打電話,就是「我可以找你但你不能主動來找我」的概念,揮之即來呼之即去。
最後燒了蝗蟲養殖棚作為結尾的爆點,一方面黑夜中火光沖天讓本來小小座的養殖棚因為火光和濃煙顯得更凶險,一方面暗夜可以避掉需要將蝗蟲飛舞的特效做得精緻的開銷,這個夜景安排堪稱巧妙,但是與海報呈現的滅世天劫感就頗不符期待。
攝影還不錯,撇除掉故事,可以看一看攝影。Netflix就有,閒著沒事可以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