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n Muted Organic Abstract About Myself at Work Creative Presentation - 2021-08-08T152527.409

 

    今天看了一本書,標題很聳動,特別是對於我這種剛跨入自由工作者領域的新手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書名是《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米果寫的。

 

 

getImage

 

(圖片摘自博客來)

 

    很常見到米果的名字出現在一些報紙週刊專欄,近幾年更常在OKAPI看到她,看了她的簡介才知道原來她也拿過不少國內大型文學獎獎項。

    整本書看下來字數還不少不過卻與標題沒什麼太大關係,根本沒什麼祕密。主要都是米果在分享從辭職後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我原以為可以看到更多關於工作如何安排或是如何與業主應對、如何接到固定案源的撇步,但是這些都很籠統的帶過,大概每個人的工作方式見仁見智無法一概而論,而且可能由於她是B型人個性比較豁達不會被無謂的焦慮綁死吧,又或者是十幾年工作下來已經有一套自在的工作心法,所以無法提供焦慮者如我一些心態指導。

 

    像我就是即使死線還很久依舊容易焦慮的人啊,心理上完全不自由。

    自由工作者最大的挑戰大概就是要非常有自制力地在時間與心理上清楚劃分工作與休閒的界線吧。因為時間都由自己掌控所以要更懂得隨時切換開關。

 

    關於接工作,我覺得比較受用的就是她提到有時遇到不合拍的案主,如果合作到中途感覺不對勁她便會乾脆地喊停,避免讓自己花費過多時間力氣卻換來心情不愉快的結果。

    但這應該是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建立起口碑之後,在有儲蓄且不怕失去客源的條件下才能做出的決定吧。自由工作者的悲哀就是有時候缺錢到無法自主選擇工作啊。

    能夠自由選擇案子的時候,大概就表示自己是一個合格的“自由”工作者了吧。

 

 

    其實後面有一大部份都在描述她即使當了作家也賺不到什麼錢,因為臺灣文學出版市場景氣低迷,而她也不想拋頭露面去做寫字以外的工作例如宣傳演講什麼的。這應該不算沒餓死的祕密,只是純粹想發發牢騷吧。

 

     關於嘗試文學獎這部份談了很多,然後她有提到對於文學獎及副刊的執著(我可以理解,儘管臺灣純文學似乎越來越曲高和寡,但是有志寫作的人仍會視為聖地)使她在接商業文案之餘仍然不斷嘗試純文學投稿,能夠同時雙頭並進這點還滿厲害的,除了要很能掌握時間安排還要適時切換寫作風格。

 

    然後她很有計畫地每年都鎖定一個比賽目標努力書寫砥礪自己。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也曾研究得獎作品的風格或是對於評審眼光感到疑惑,有心參與文學獎的人大概都經歷過這種反覆折磨的撞牆期吧。

 

    但是創作類的比賽本來就是很不公平沒有一定規則可言的。她寫到即使一度覺得自己文風不適合還是突然得了幾個大獎。然後大概因為已經得過獎沒什麼挑戰性了,所以就暫且放下這塊領域了。

 

    或許大家會努力角逐文學獎,除了優渥的獎金,挑戰的心態居多吧。

 

 

    要說這是一本指南,我覺得更像是心路歷程介紹。

 

    這樣看下來,米果之所以餓不死,主要應該還是歸功於:

 

    1.準時交件好習慣

    一旦建立好信用客戶自然容易回頭並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2.額外的投資理財

    這才是真正餓不死的重點吧,簡言之就是要有另一個活水財源,不能全以接案作為主要經濟來源。

    這麼看來米果還是出一本理財書教教SOHO族們怎麼投資理財才是。

 

    3.不去咖啡館工作

    米果對於人們愛去咖啡館的分析很透徹,人們覺得坐在咖啡館裡是有氣質的表現,又誤以為只要一坐落咖啡館便能文思泉湧。我也喜歡去咖啡館,感覺一進到咖啡館就像進入另一個世界,一沾到咖啡香全身都像被某種高檔氣氛洗滌過似地煥然一新啊。可能受到小確幸風氣浸染,總有種一進入咖啡館就能轉換狀態的感覺。轉換場所通常都能轉換心情,只是代價有點大,一杯單品咖啡動輒百元起跳,加上坐久了難免想點個東西填填胃,坐在那裡幾小時所花費的金錢往往比一天的基本餐費還多。

    而且我也像米果一樣是愛偷聽旁人八卦的人,應該說很容易被聲音分去心神,總是眼睛盯著電腦耳朵卻不自主地朝旁邊打開。雖說蒐集人生百態還滿有趣的但是多數時候都造成效率不彰的結果啊。

    雖說米果分享了在家工作遇到噪音就戴耳塞的辦法,可是依照我自己的經驗,左鄰右舍的施工噪音時常劇烈到連戴上耳塞仍然阻擋不了,只能說臺北人真是太愛裝潢和挖馬路了。

  

    4.沒有買名牌包的慾望

    這點概指了所有降低物慾的心態調整。上班族工作到鬱悶煩躁時總是會以花錢的方式來發洩,吃大餐、美髮美容、做光療指甲、買衣服包包,凡此種種皆讓都會OL們不自覺陷入一種無止盡的循環裡。

    但是一人公司少去許多與人相處的眉眉角角自然舒心許多,加上在家工作少出門便少花錢,而且不須與同事互相比較久而久之多少會降低追流行的衝動。簡言之就是以宅女歐巴桑的心態過活,吃穿用度都儉樸,減少奢侈支出,便能大大省下荷包。

 

  

    但她也提了如果想要賺大錢最好別成為自由工作者。以件計費的工作大致上都沒太大的成長空間。不過物質生活雖不富裕,取而代之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吧。可以避免掉煩悶的通勤時間、冗長而無意義的會議和職場上各種人性爭鬥。

    而且利用假日工作,平日出門就不用人擠人。嗯,真的是享受過平日無人的清幽之後就回不去了。但是一旦意識到此時是假日自己卻在工作這樣不覺得有點哀傷嗎?

 

    是說可以成為文字工作者真的很令人羨慕啊,畢竟文字工作者所需的生財器具只要一臺最陽春的筆電就能搞定,不用額外哩哩叩叩的配備也不用三不五時就升級。要是寫作速度夠快,一字一元也是投資報酬率相當高的耶。

 

    書中另外收錄了幾個自由工作者的經驗分享和工作時間表,那些時間表應該有修飾過吧我不信。

    不過感覺大家的睡眠時間都滿長的,這大概是在家工作者最大的好處。扣去通勤時間可以多出多少睡眠啊。

 

 

 

 

 

arrow
arrow

    nobodyis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